发布时间:2020-10-28 浏览次数:2007
中国第三季度经济数据持续受到海外关注。国际舆论认为,在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展现出强大韧性,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正能量。
1.展现中国经济韧性
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特别是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加快,同比增长4.9%,比第二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陈兴利表示,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综合考虑其他同期海关进出口和财政收入数据后,中国经济已经摆脱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阴影,发展势头逐步恢复,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已经有条件逐渐退出新冠肺炎疫情的“救火阶段”。他特别指出,中国外贸在第三季度表现亮眼,民企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5%,表现大幅优于外商企业。一般商品进出口占外贸总额的60%,进一步扩大与加工贸易的差距。这些数据显示中国民企在出口产品结构调整方面相对顺利,企业具有强大生命力。外贸对进口原材料和外企依赖度逐步降低,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中国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直接打击的2020年第一季度,按1992年开始发布的季度GDP计算首次出现负增长。随后成功遏制疫情,生产恢复,第二季度转为正增长。一方面,投资和出口的恢复正在推高生产。除了政府的销售鼓励措施构成支撑的汽车之外,个人电脑、半导体和钢铁的产量也正在恢复。另一方面,消费也在缓慢复苏。
阿拉伯国家联盟阿拉伯经济统一委员会顾问、阿拉伯数字经济联盟主席阿里�穆罕默德�科里博士表示,中国的经验证明,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并在不同部门的价值链中产生连锁反应。“中国的数字经济成功创造了约两亿个就业机会,约占中国GDP的30%,这需要我们学习借鉴。”
除了宏观数据,外媒还特别关注到中国的街头巷尾。日本《朝日新闻》在报道中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低迷,而中国经济加速恢复。今年迎来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最近深圳市中心的奢侈品商店挤满了购物的客人。而在过去的“十一”长假期间,中国有超过6亿人旅行。
在大部分国家都处于经济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日本经济新闻》在《全球有望分享中国经济复苏蛋糕》的报道中介绍,中国9月高级乘用车的销量同比增长33%,市场份额达到15%,创出历史最高水平。野村证券分析称,“因疫情影响无法赴海外旅游的消费者在国内将钱用于高额消费”。在北京和上海的奢侈品店,平日也能看到店前排起长队的情景。
2.中国应对疫情举措得当
“只有了解中国采取的防疫措施,才能明白疫情期间为何只有中国的经济能恢复成功。”瑞士《苏黎世新报》在一篇题为《中国经济重回正轨》的文章中如是说。文章称,年初,当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省肆虐时,中国政府立即实施了大规模封锁措施,从根本上限制了人口的自由流动。同时,中国实施严格的检疫规定,入境人员必须在指定宾馆集中隔离14天。随着中国感染风险处于较低水平,百姓得以恢复正常生活。现在,人们可以从北京的寻常生活中一睹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数十台挖掘机和起重机正在老工人体育场工作,旨在为2023年的亚洲杯打造最先进的足球场;三里屯一家亚洲最大的阿迪达斯旗舰店内,每天前来购物的顾客也是络绎不绝;而北京交通已经恢复了以往的拥堵,外卖员每天骑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菲律宾资深媒体人麦洛表示,中国控制了新冠肺炎病毒本地传播,人们现在有信心过正常的生活。黄金周期间,中国人享受国内旅行,使国内旅游和酒店业重获新生。必须记住,制造业、旅游业和酒店业雇了大量的工人。如果工人有工作,他们将有足够的钱维持生计,从而导致消费者支出。
日本NHK报道称,中国政府为了抑制疫情影响扩大,很早就开始大力推进恢复经济活动,同时还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在医疗器械和口罩等医疗物资、笔记本电脑及家电等产品出口增长拉动下,中国出口已连续数月保持同比正增长。
德国《明镜周刊》撰文称,德国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数据是真实的,因为当前中国发生的一切都与中国经济复苏的现状相吻合:国家用电量明显增加,汽车销量和国内机票销量大幅上升,“十一”黄金周有超过6亿人出行旅游,购物中心的客流量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大城市的交通也再次变得拥堵。德国墨卡托基金会首席经济专家曾林称:“我对于中国走出危机的前景十分看好。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都处理得当,避免了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对于中产阶层来说。中国政府通过减税、紧急救助贷款还有购物津贴等措施来支持中小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做法,显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中国的举措效果打消了很多人的一些疑虑。在陈兴利看来,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中美贸易战令中国一些结构性问题凸显,中国经济如何应对重叠的挑战?引起许多人的担忧。随着第三季度经济的回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恢复正增长,进口总值及出口总值都创下季度历史新高,加上其他经济指标的回稳,这种担忧已经可以消除。中国是明年世界上极为少数不需要过度使用财政和金融政策支援经济复苏的国家之一,预计将更有效地推行科技创新、结构改革等提高经济效益的政策,加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长期地位,更有效地应对中美紧张关系和全球供应链重组。
埃及《宪章报》认为,中国国庆假期期间,有6亿人出游,黄金周假期显示出中国人民对其经济复苏和公共卫生措施的信心。2020年全球旅游业预计将损失至少1.2万亿美元,这凸显了中国经济复苏的相对实力。此外中国的财政政策将继续支持工商业发展,这将帮助中国工业和建筑业保持强劲的走势。而在美国、日本以及其他地方,重新开放经济或不愿关闭经济的渴望导致了新一波的感染浪潮。
德国主流媒体《南德意志报》以《对抗疫情就是对抗衰退》为题评价了中国经济的表现。文章称,中国的经验表明,雷厉风行的防疫措施比“美式”的敷衍战术更有效果。德国应该借鉴中国集中领导、统一协调的抗疫模式,只有这样,目前德国采取的封锁部分疫情严重地区的做法才能奏效。如果像美国或者德国个别州一样各说各话、各自为政,只会造成疫情更大范围的扩散。
3.全球有望分享中国经济复苏蛋糕
国际舆论认为,面对全球其他主要国家的经济表现尚笼罩在新冠肺炎引起的高度不确定性下,中国在2021年再度成为世界经济推动主力已经成为IMF等国际机构的共识,世界期待中国在全球经济复苏中发挥重要作用。
菲律宾亚太携进基金会研究员卢西奥认为,中国的经济复苏为出口商进入庞大的亚洲市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信号。需求的重新增长将推动能源和商品生产,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动力。
科威特《消息报》刊登《中国经济会成功拯救世界吗》报道,称中国成功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并开始复工复产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复苏一方面得益于严格的封锁措施、大规模的病毒检测和对人群的感染追踪,有效遏制了病毒卷土重来;另一方面因为中国开启了双循环经济,配合推出促进经济发展的金融措施,适应了疫情期间世界经济贸易特殊情况。文章分析称,在主要经济体仍然无法摆脱疫情的困扰之前,中国将继续在复苏的道路上前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改善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使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要的世界经济分析机构上调了对于明年世界经济形势的预期。
沙特《中东报》刊文称,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再次说明了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全球制造中心已从美洲和欧洲转移到亚洲,尤其是中国,而中国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工厂。显然,疫情导致各国对亚洲工厂的依赖性日益增强,西方的商品供应链和一些工业基本要素遭受了重大冲击。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表明,凭借其强劲的经济表现,中国几乎已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增长速度。中国已从大流行中迅速恢复过来,其经济并未像其他经济体那样受到破坏。相反,美国和欧洲正努力摆脱危机的影响。这种快速的复苏意味着中国经济将继续引领全球增长。
《南德意志报》肯定了中国经济增长对于欧洲的积极意义。文章称,中国经济的增长不是简单的数字,因为这一方面意味着中国对德国汽车、美国手机、法国葡萄酒等全球商品的需求增加,这对于拉动全球经济增长是一个利好;另一方面也给深陷疫情泥潭的全球其他国家带来了信心和勇气: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并非不可战胜,但是想让民众重新走上街头购物、消费,先要创造条件让人们克服对疫情的恐惧。
德国《明镜周刊》刊发文章称,在疫情期间,中国超越法国,成为德国出口工业第二大的销售市场。从1月到8月德国对华出口额达603亿欧元,是中国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中国汽车销售量已经连续6个月持续上升,当西方发达国家在第二季度都处于停摆状态时,大众汽车全球销量的53%都是卖到中国的,奔驰和宝马的中国销售也分别占到各自销量的45%和44%。疫情初期中国的汽车市场也经历过短暂停摆,但是政府立即出台了应急措施:地方政府发放新车购买津贴,放宽出行尾号限制,中央政府还延长了电动汽车的补助期限。专家预测,即使新冠疫情仍在全世界不断蔓延,到2020年年底中国的乘用车销量将达2000万辆左右,远高于美国(约1600万辆)和中欧(约1200万辆)。“如今的情况就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一样,中国将全球汽车经济救出低谷。”杜伊斯堡汽车中心研究部主任杜登霍夫说,“如果说谁能推动全球汽车工业的增长,那一定是中国。”
来源:光明日报